ng新闻ngxw

ng体育:小吃变“网红”价格噌噌涨 有点“高攀不起”

2024-03-07 06:16:51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当烤红薯从按个卖到按盒卖,它的价格就开始有了“高攀不起”的雏形。3月4日、5日,山西晚报记者调查发现,商家们为了让小吃抢占市场、提高定价,形形的吃法层出不穷,极力呈现出一种让你觉得“物有所值”的感受。但这些小吃成为“网红”后,往往昙花一现,凭空出现又随时消失。从业者不禁感叹,很多食物原本不需要成为“网红”。

  前两天,太原市民马女士带着女儿来到体育路一家商场吃饭。在一家卖煎饼的档口前,马女士被档口里五颜六色的配菜所吸引,有胡萝卜、白菜、豆腐、牛肉、火腿肠等。马女士买了一张牛肉菜煎饼,花费近30元钱。“我当时看着店员做的,放的就是袋装的卤牛肉,连20克都没有。加上一点点胡萝卜、白菜、豆腐,一个鸡蛋,成本也就几块钱,居然能卖到将近30块钱。现在的煎饼,都这么贵了吗?”马女士不禁吐槽。让市民张先生感觉到贵的小吃,是同一家商场里的钵钵鸡。“我最多买了10串,有牛肚、无骨凤爪、鹌鹑蛋、西蓝花。一结账,花了将近100块钱。我根本没吃饱。我如果想在这个档口吃饱,得花200多块钱,都够两个人吃一顿火锅了。”张先生说。

ng体育:小吃变“网红”价格噌噌涨有点“高攀不起”

  “别的不说,你现在还敢吃鸭货?进个鸭货店,没个100元钱,你能吃点儿啥。”曾经,太原市民晓晓觉得,下班追剧的惬意,只有配上鸭头鸭脖等卤味,那才是画龙点睛。然而,这一小吃界的灵魂伴侣,这一两年却“不香了”。卤味“随便买点、价格过百”的含泪体验,几乎让啃鸭脖成为一种奢侈。说鸭脖贵,也不算冤枉它们。从数据上看,“鸭脖三巨头”绝味、煌上煌、周黑鸭的确在不断涨价。2022年绝味涨价两次:年初对部分产品提价5%,年中再次对鸭掌、鱿鱼等产品进行了7%至10%的提价。而据周黑鸭2023半年报显示,62.01元的客单价,较上年同期上涨2.88元。“卤鸭子的边角料为什么比卤牛肉还贵?我吃点儿更好的不好吗?”晓晓在四五十元一斤的鸭货面前发出了灵魂一问。

  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,出门吃点小吃图的就是种类多可以解馋,而且还便宜。但不少消费者发现,小吃分分钟可以吃出正餐的价格。

  糖炒板栗、棉花糖、烤红薯、热奶宝、鸡蛋仔等一系列曾经在放学路上常见的快乐,好像已经被逐渐藏进城市的犄角旮旯里。取而代之的,却是外卖软件上花里胡哨的加料版童年回忆,以及社交软件上精美如模型的“拍图道具”。活在种草帖里的街头小吃,料越加越多、价格越来越贵,却失去了作为平价食物原本让人留恋的朴素滋味。

  小吃为啥越来越贵?从业者刘先生认为,最主要的原因,是场景的迭代升级。小吃,这种品类在早些年间多出现在街头或者地摊,由三两商贩挑着扁担进行售卖。因为能够就地取材,反映当地的一些风俗文化,ng体育消费者吃小吃的目的,往往是为了品尝当地多元化美食。经过多年的进化,小吃也慢慢从地摊、街头、夜市等场景,开始进驻餐饮店或是商场。有的餐饮店把网红小吃搬进店内,作为门店的主打之一。有的直接海纳百川,开“小吃集成店”,卖各种各样的网红小吃。这些店家多是以“网红小吃”为卖点,将食客“引导”到店中进行消费。从流动地摊,到餐饮店引流附加产品,再到专门店、集合店,小吃的价格自然水涨船高。

  说起来,为了让自身看上去对得起自己的价格,“小吃”们也做了不少“努力”。从个头上看,要么极致大,要么极致小。极致大的原因,是走巨无霸路线。以今年爆火的烟囱冰淇淋为例,分量大到两人合吃一个冰淇淋也吃不完。极致小的原因,是走迷你路线,但售卖方式是一个组合,主打丰富体验。比如,各种迷你版的冰糖葫芦。每串糖葫芦上只串两个小个头水果,每盒有5串。细算下来,10个草莓、提子、橘子瓣,卖出几十元的价格,还真是不便宜。

  除了在本身个头上做文章,许多小吃也在疯狂添加“小料”。除了芝士、海苔碎、酱料、糖等基础常规小料,芋泥、芋圆、布丁等,都纷纷被列入小吃的小料清单。烤红薯和棉花糖成了首批被花式摆弄的“受害者”。曾经在放学路上忍不住买一个暖胃又暖手的烤红薯,如今已难以承担这项重任。它们被剖成两半,安安稳稳地躺在了商家准备的花哨纸盒里,旁边附赠的叉子还顺势剥夺了边啃边剥的乐趣。麻薯、珍珠、芝士、肉松等一系列配料争先恐后地叠在红薯上,不是口味加倍,而是甜腻加倍。很难不让人怀疑,研发出这种“烤红薯plus版”的人,自己事先真的有尝过吗?和初步“增肥”的烤红薯相比,过去白白净净的棉花糖现在已经进阶到了与IP“联名”的3.0版本。不满足于花形、心形的商家,全力打造出了独角兽、外星三眼仔等跳脱出三界之外的生物。看到这些五颜六色、形态各异的棉花糖,抛开几十块的高价不谈,还是想多问一句:“你觉得这真的好看吗?”再以烤苕皮为例,苕皮可包万物,咸、酸、辣口的配菜皆可往里加,如果是加上鸡爪、小龙虾,价格便可卖到数十元。

  “朋友来太原出差,让我介绍个太原有名的小吃街,我想了半天,硬是没想出来特别有特色的。说是小吃一条街,卖的东西都一样。不仅和别的地方的小吃一样,一条街上卖的小吃品种都大同小异。”戎女士的说法,代表了不少市民的观点。3月4日,山西晚报记者来到了位于太原杏花岭区的某美食街。这条一百米左右的街道,林林总总地排列着数十家小吃档口。除了一些老字号,ng体育小吃的种类不算丰富。山西晚报记者粗略地统计了一下,在这条美食街上小吃,有4家拇指生鲜、4家烤鱿鱼、4家脆皮五花肉、4家长沙臭豆腐、3家土豆泥拌粉。卖的最多的小吃是章鱼小丸子,足足有7家之多。

  “苕皮豆干、五花肉、锅巴土豆、冰粉,基本上你能想象到的小吃品类,街上的每一个店铺可能都卖过。有的店,店主没换,卖的东西换了。有的店,店主换了,卖的东西没换。有的店,店主换了,卖的东西也换了。流转快的店,一两个月就换一次。”一位曾经在某美食街上经营过钵钵鸡的店主张先生说。说起将店转走的原因,张先生说他之所以将店开在那里,就是为了引流,吸引别人从他这里购买钵钵鸡料以及加盟。

  对于不少消费者而言,小吃已经变成全国统一的产品,难说有什么特色,加上提高价格,更难说有什么性价比。除却节假日因素短时间内出现供不应求,平日里小吃街的人流量可想而知。对于从业者而言,小吃起步门槛低、技术含量低,很多从业者都是半路出家的,连教程都是社交网站上找来的。什么火就做什么,是很多美食街店主的惯用套路。由于产品生命力不长久,能赚钱的始终只有少数人。

  过去的街头小吃,主要为街上往来的行人服务,人们能随手从路边小摊上带走一份暖乎乎、热烘烘的物美价廉的食物。像炒板栗、烤红薯、棉花糖这样的小吃,之所以能够深深根植于一代人的记忆中,也是因为在你人生的某一瞬间,曾有过它们的陪伴。当你被秋冬寒冷的风吹到麻木时,似乎总能在某处街角闻到红薯、板栗散发的香甜。但如今,拍照上镜、凸显个性、独特到引人注目……这些在消费前后产生的,和小吃看似毫不相关的要求,正在一点点啃食着重塑街头美食标准的权利。

  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ng体育,追逐潮流已经在不自觉间形成了习惯。我们常常会用“热点”“火”“流行”去评价某些事物,在形容一些东西前最先想到的词就是“网红”。但原本大可不必如此,那些朴素的美食带给我们的情绪价值,也不曾因为它们不够上镜而缺少半分。反而是愈加浮夸的风气,在年轻人生活与消费的方方面面筑起了摇摇欲坠的高塔。被潮流“绑架”的街头美食也是如此,一时间凭空出现又快速消失。在消费降级的背景下,理性、务实的消费理念充斥餐饮赛道,而小吃的价格却一涨再涨。再加上产品创新力不足,导致很多小吃很难跑出来。在经历了场景、营销、造型等各项突破后,小吃眼下似乎只剩下“在价格上寻求变量”这一条路能走。加价、跟随着旅游潮汐起落,然后做成一次性生意。这样的加价生意在“质价比”时代还能走多久,对于营销套路疲倦的消费者还会买多久的账,小吃靠走网红之路面临的挑战会越来越多。



搜索